孫淳《國家寶藏》穿越唐朝撫琴聽松 誓言守護高山流水
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自播出以來,憑借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獲得了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1月28日晚,播出了第八期節(jié)目“傳頌千年越地長歌”,著名演員孫淳、任重、周冬雨現(xiàn)身登場,為浙江博物館的三件國寶擔當“國寶守護人”。近日因熱播劇《瑯琊榜之風起長林》中長林王一角備受關注的孫淳,化身一代古琴世外高人雷威,為大家講述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的前世今生。
孫淳初見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古典與藝術的碰撞
早在上周《國家寶藏》公布“國寶守護人”定妝照的時候,孫淳就引發(fā)網(wǎng)友高呼:“老王爺原來是穿越到《國家寶藏》了”。這次,他所守護的國寶是浙江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此琴制于大唐開元二年,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地位,是幾代琴界高人苦苦追尋的絕品。自古以來,以琴會友,得佳士,便是美事。當孫淳與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在博物館初見,他身上那種儒雅寬和的藝術氣息與圣潔超逸的古琴瞬間合二為一,這就是古典與藝術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國寶守護人孫淳,我守護的國寶是——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在《國家寶藏》節(jié)目現(xiàn)場,伴隨著孫淳獨特嗓音的介紹,這件國寶的影像出現(xiàn)在觀眾眼前。孫淳表示,他喜歡古琴的音色,空靈,深邃,累了聽一聽,心會變得很寧靜。在他心目中,古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像是一個可以傾吐心聲的知音良友。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孫淳和節(jié)目組還共同請來了古琴藝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承運先生和浙江省博物館工藝部主任范珮玲,一起講述古琴的今生故事。
孫淳古裝穿越成“雷威”,守護高山流水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的前世傳奇發(fā)生在唐朝玄宗年間,唐玄宗諳通音律,酷愛曲法,藝術造詣頗深,這把古琴被文人墨客所熟知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唐玄宗。但在演繹前世傳奇的故事中,孫淳沒有選擇唐玄宗,而是選擇了古琴制造者——“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中的“雷公”,唐代斫琴大師雷威,用當事人的視角來還原古琴的故事。一襲白衣,獨自撫琴,琴音雖非由他而出,但孫淳那悠然自得的氣韻神態(tài),仿佛便是古琴的主人。他和唐玄宗的對話,不僅講述了古琴的故事,更道出了治國安邦的大道理,最后那句“王者,若德神俱在,鳳,必回鳴于岐山!”更是將現(xiàn)場氣氛帶到了高潮。
一把古琴講述前世今生,本以為只是琴之故事,實則是人生哲理,這就是古琴的魅力,這也是無數(shù)人愛上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的緣由。在孫淳的演繹下,讓我們再次回到了古琴降臨的年代,讓我們再次傾聽到國寶的“心聲”。在“我是孫淳,我是丁承運,我是范珮玲,我們志愿守護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守護歷史,守護高山流水”的誓詞中,這件國寶的故事慢慢落下了帷幕。相信看過之后,每個人的心里對于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都會有自己全新的認識。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這既是《國家寶藏》節(jié)目的初衷,也是孫淳這樣有高知名度、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以深度綜藝向社會大眾傳播正能量的絕佳方式。希望今后的熒屏上,多一些像《國家寶藏》這樣有內(nèi)涵、有意義的“清流”節(jié)目;也期待表演藝術家孫淳老師,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