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榕,1924年5月出生于山東濟南,幼年時期讀家塾,1935年隨家遷居北平,入大同中學,1940年進入崇實中學就讀,翌年考入“四一”劇社學演話劇,排練演出過《北京人》《日出》《正在想》等劇目。1942年高中畢業(yè)后考入北平國立藝專西畫系學習油畫。1943年赴西安繼續(xù)自己的演員生涯,演出過《長夜行》《財狂》《結(jié)婚》《最后一計》《天羅地網(wǎng)》等劇目。1945年加入重慶勝利劇社,演出劇目有《原野》《升官圖》《風雪夜歸人》等。1947年加入重慶演劇十二隊,在話劇《家》中飾演馮樂山,為重慶市女中導演《娜拉》《夜店》《日出》《海嘯》等劇目。1949年進入重慶市文工團,同年底進入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工作。鄭榕1950年,鄭榕加入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在新中國的大地上演繹了無數(shù)受觀眾喜愛的角色,他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獨特的風度在銀幕上深動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塑造了無數(shù)人們所熟悉和不熟悉的角色。1953年,通過《龍須溝》中趙大爺一角的創(chuàng)造,奠定了他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他參演過《雷雨》《長征》《龍須溝》《茶館》《智取威虎山》《武則天》等古今中外戲劇扮演重要的角色,形成蒼勁,渾厚的表演風格。鄭榕也隨著《茶館》劇組赴西德,法國和瑞士等國家演出。70年代末以后,通過參加《丹心譜》《茶館》《楚天風云》《兩宮皇太后》等影片及電視劇的拍攝,把話劇與電影,電視兩種不同藝術(shù)形式的特長匯集于自己的表演之中。鄭榕九十年代,《冰糖葫蘆》在當今并不景氣的話劇舞臺上再造輝煌,鄭榕作為老一輩的藝術(shù)家,也參加了《冰糖葫蘆》的演出,該劇演出場場爆滿,每場演出結(jié)束觀眾都舍不得離去。老藝術(shù)家們的演出之所以能贏得觀眾如此之高的熱情,除了他們幾十年的藝術(shù)符號學和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外,最重要的是他們的人格魅力。1982年,導演了風俗喜劇《吉慶有余》。1988年,中國大陸電視劇《西游記》飾演太上老君,且擔任表演顧問。1994年,在電視劇《三國演義》里扮演了孔融。并先后在《丹心譜》《楚天風云》《兩宮皇太后》等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2022年12月24日8時50分,鄭榕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1993年獲得國務(wù)院頒發(fā)“文化藝術(shù)方面有突出貢獻專家”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獲得第七屆中國話劇金獅獎“榮譽獎”。2013年獲得中國戲劇節(jié)“終身成就獎”。2017年獲得第七屆國際戲劇學院獎表演獎“終身成就獎”。鄭榕為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系列藝術(shù)講座第一講授課2020年獲得北京市文聯(lián)頒發(fā)的“從事文學藝術(shù)70周年”榮譽表彰。